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12日訊(記者 楊佳慧)人工智能時代AI如何為氣象預測賦能?5月9日,首個世界氣象組織人工智能臨近天氣預報示范項目(AINPP)亞洲臨近預報比對活動下午在深圳啟動。此次活動由國家氣象中心和深圳市氣象局牽頭組織。來自世界氣象組織、中國氣象局及日韓等多個國家氣象部門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家以線上、線下結合形式共聚一堂做深入探討。
世界氣象組織地球系統預報處處長本田由紀(Yuki Honda)在致辭時表示:“這是各國推進現代預警預測技術持續努力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助力“全民早期預警”倡議落地
作為世界氣象組織第一個AI試點項目,人工智能臨近天氣預報示范項目(AINPP)致力促進多學科、多國家、公私部門共同合作,匯集一批國際氣象和AI專家,包括AI先進參與者和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以開發、評估和實施基于AI的臨近預報模型,有望在天氣預測和早期預警系統中設定一個AI氣象應用的全球標準,特別是在易受極端天氣事件影響的地區,最終有效支持“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提高早期預警系統的準確性,從而挽救生命并減少與災害性天氣相關損失。
除日本、韓國外,還有泰國、越南、印度、阿聯酋、沙特等國氣象部門專家,以及香港天文臺,廣東、廣西氣象部門相關負責人和微軟等企業、機構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參加了此次比對活動。比對活動是AINPP的一個組成部分,旨在提供一個亞洲區域臨近預報活動的比對協作框架,促進臨近預報產品的評估和對比,為將AI臨近預報產品推廣應用至發展中國家作準備。
中國氣象局國際合作司司長曾沁致辭時表示,人工智能驅動模型通過整合衛星圖像、雷達網絡和地面傳感器等不同數據集,提高了預測局部極端天氣的準確性和交付周期。此次比對活動標志著關鍵國際合作的開始。
活動現場。
深圳“二刷”世界氣象組織項目
世界氣象組織亞洲和西南太平洋區域辦公室官員虞俊對于此次比對活動在深圳舉辦表示肯定,他說,深圳臺風、暴雨頻發氣候特點符合項目所需氣候條件,關鍵是在中國氣象局的推薦下,深圳市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共同主辦過世界氣象組織“超大城市智慧氣象服務公私參與示范項目”。深圳市氣象局參AINPP項目是持續承諾的一種體現,相信項目試點的結果將在未來氣象預警預報中體現出應有價值。
近年來,深圳市氣象局在人工智能氣象應用于早期預警服務方面開展了有效嘗試,例如,聯合華為云研發首個業務應用的區域預報模型“智霽”實現3公里分辨率精準預報,對臺風路徑預測穩定性和準確性有提升,今年“智霽”已升級至2.0版本;和哈工大(深圳)聯合開發基于AI的短時臨近預報模型“智瞳”,將有效預警時間從1小時延長至3小時,并在多次重大活動保障中應用。
攜手各方貢獻更多深圳方案
據介紹,人工智能臨近天氣預報示范項目(AINPP)亞洲臨近預報比對活動目前共征集到涉及閃電、降水、雷達回波共計13種基于人工智能的預報技術。深圳市氣象局計劃在今年汛期氣象服務應用相關預報技術,邊應用邊檢驗,為提升汛期氣象服務保障水平提供支撐。
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和創新生態,下一步,深圳市氣象局將聯合深圳本地高科技企業、高校,研發適配臨近預報場景的AI模型,重點突破災害性天氣的預測難題,力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案例和經驗。
深圳市氣象局將以此次擔任亞洲臨近預報比對活動中心為契機,搭建數據共享平臺,開展跨區域產品檢驗與業務化應用。通過與各國科學家的聯合攻關,推動人工智能預報產品在更多國家落地,積極參與“發展中國家幫扶計劃”,為區域防災減災提供更多深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