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2月14日訊(記者 劉夢婷 通訊員 陳澤淳)85歲,心臟4瓣壞一半,因高齡、高危、無法耐受。開胸做心臟停跳手術不現實,難道就要放棄治療嗎?中山七院醫生說:能治!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心血管中心開展了廣東省第二例“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二尖瓣鉗夾成形術”一站式手術,開一個3cm的小口在跳動的心臟上換“閥門”,上“夾子”,一次修好2個心臟瓣膜!這也是華南地區該手術的最高齡紀錄。
△手術團隊合影。
85歲老人心力衰竭
原是兩扇心門“呼呼漏風”
周老爺子,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七年前,他因冠心病做了心臟支架手術;三年前,他又經歷了號稱“猝死之王”的肺梗死,所幸搶救成功;兩年前,他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確診慢性心力衰竭(下文簡稱“心衰”)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周爺爺服用抗心衰藥物,過了兩年平靜日子。沒承想,有天半夜躺下后,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胸悶氣短,呼吸困難。他坐起來,劇烈地喘著粗氣。家人一看,發現老爺子的腿,也比原來粗了兩三倍!家人忙把他送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下文簡稱“中山七院”)搶救。原來是慢性心衰急性發作,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經過對癥治療,周爺爺從CCU(心血管重癥監護室)轉出。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老爺子的心衰,是主動脈瓣和二尖瓣關閉‘關不緊’導致的。”
我們的心臟每天要跳動100000次。心臟像一只“大水泵”,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左心室則是心臟最重要部位之一,是心臟的“發動機”。
心臟的四個瓣膜就像四扇“門”。正常情況下,這些“門”都是“單行道”,只朝一邊開,保證血流單向流動。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就是左心室“出水的門”關不上了。在心臟舒張時,本該流向全身的血液,只能大量“倒灌”回左心室。
而二尖瓣關閉不全,好比左心室“入水的門”壞了。左心室收縮時,已經流到左心室的血液因“門”關不嚴,又“漏”回了左心房。使得左心房壓力升高,引起肺淤血,導致呼吸困難。
“發動機”崩壞,人體怎么可能正常運行呢?
為了應對血液反流增加的工作負荷,心臟要更努力地泵血。久而久之,周爺爺的心臟代償性地長成了一顆不堪重負的“巨大心臟”。心臟已經失去維持正常血液循環的能力,導致重度心力衰竭。
如果這兩個心臟瓣膜的問題不解決,慢性心衰必定會反復急性發作,甚至出現休克,威脅生命。
然而,難題出現了——一般的根治辦法,是做開胸手術:在頸部以下,胸部開出30厘米長切口。在體外循環系統的支持下,讓心臟暫時停跳,切開心臟,醫生手工更換和修復瓣膜。病人需要經受巨大的創痛和失血。
但老爺子重癥及基礎疾病纏身,孱弱的身體根本無法經受大型開胸手術。
“對于高齡、基礎狀況較差的患者來說,開胸行心臟停跳手術存在巨大風險。”心外科副主任杭永斌表示。
絕渡逢舟
撞上“救命瓣膜”幕后專家
被傳統手術擋在門外,難道就要放棄治療嗎?
就在家屬陷入兩難時,中山七院給了他們一個“驚喜”——心血管中心學科帶頭人、主任唐躍,是心臟瓣膜疾病領域的權威專家,曾在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工作三十多年。
而他也是一套“救命瓣膜”的關鍵推動者——唐躍主任在心血管植入材料臨床前研究評價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時,為帶有“自主導航定位系統”的介入人工生物心臟瓣膜(J-Valve),提供了從“概念驗證”到“臨床前在體評價研究”的堅實支撐。
△2013年,唐躍主任給小型豬植入瓣膜的微創手術操作試驗。
J-Valve能夠以微創導管介入方式,置換病變的主動脈瓣,是我國首個經心間路徑 TAVR 產品。它無需血液體外循環,能大幅減少病人的手術創傷,降低對病人身體條件的要求,正是破解高齡體弱患者手術難題的“金鑰匙”!
這套先進的瓣膜,恰恰可以解決周爺爺的主動脈瓣反流問題。
一個瓣有方案了,另一個瓣怎么辦呢?
“二尖瓣重度反流,就是‘門’都關不上了。在兩葉瓣之間上一個‘夾子’,是最簡單有效的治療二尖瓣關閉不全的方法。”唐躍主任說。
那么,什么樣的“夾子”適合高齡老人呢?
2023年正式問世的新型二尖瓣夾合器(Valve Clamp),正是這個合適的“夾子”。它同樣采用心尖入路的方式,“在跳動的心臟上”完成手術,無需心臟停跳和體外循環支持,幫助患者免受大型開胸之苦。
這個“救命夾子”在研發過程中遇到過技術瓶頸,而唐躍主任精準攻克了動物試驗中的關鍵問題,幫助研發團隊完成了所需的急慢性動物試驗,推動其通過倫理審查和國家藥監局審批,因此對其應用了如指掌。
△豬二尖瓣夾合器實驗。
這兩項惠及高齡體弱患者的先進前沿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樹立了心血管治療領域新的里程碑。無法耐受傳統外科手術的周爺爺遇到唐躍主任,正如“暗室逢燈,絕渡逢舟”。
針對周爺爺的情況,唐躍主任團隊拿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應用J-Valve和Valve Clamp,以微創介入的方式,在跳動的心臟上連“修”帶“換”2個瓣膜!兩種術式一站式完成,讓老爺子無需經歷第二次手術的創傷和風險。
微創介入突破高齡“禁區”
“心頭大患”一站式解決
一口氣完成“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二尖瓣鉗夾成形術”極具挑戰性,對主刀醫生的眼力和經驗都有極高的要求,此前在整個廣東省也僅有一例。而唐躍主任作為這兩項前沿技術的重要推動者,對它們的運用得心應手。
“唐主任,我們相信你!”這位堅強又勇敢的老人,在家屬的支持下堅定地接受了手術。
術中,醫生在心尖開了一個3cm左右的小口,然后在心尖上縫了一個“荷包”,用來控制手術中的出血,并為瓣膜輸送系統提供穩定的錨定點。
第一關:主動脈瓣置換
醫生用一根細細的導絲,穿刺進入心臟內部。通過這根導絲,將帶瓣膜的支架精準送到壞掉的主動脈瓣處。錨定系統率先釋放,三個定位鍵穩穩地嵌入原生物瓣的瓣腳內的三個“凹槽”里,為瓣膜的精準放置提供了堅實支撐。
隨后,介入瓣膜從植入器中緩緩釋放,如同一朵生命之花在心臟深處綻放。新的“心門”安裝成功!
△術中造影。
第二關:二尖瓣鉗夾術
隨后,醫生通過導管置入一個夾合器,對關閉不全的二尖瓣瓣葉進行鉗夾,使一個關閉不全的“大口”,變為兩個“小口”,從而解決二尖瓣“大口”反流的問題。
手術順利結束!術后超聲顯示,患者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反流即刻減少。困擾老爺子多年的棘手問題,終于得以解決。
出院前,周爺爺的子女們對醫生連連道謝:“感謝唐主任和杭主任,藝高人膽大,給了我高齡的父親第二次生命,給了我們美麗的完整的家!”
△出院前,患者及家屬對中山七院心血管中心表示感謝。
醫工結合
為健康中國培育新質生產力
在張極博士團隊J-Valve瓣膜和葛均波院士團隊Valve Clamp二尖瓣夾合器的研發過程中,唐躍主任充分發揮臨床前大動物試驗在創新性醫療裝置轉化鏈中的重要作用,幫助創新醫療器械進入臨床、落地問世,讓那些被傳統心臟手術“拒之門外”的另一半群體也能“老有所醫”,生動詮釋了醫工結合“1+1>2”的巨大能量。
未來,唐躍主任帶領下的中山七院心血管中心也將持續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心血管領域的新質生產力,以臨床為導向加強醫產學研合作,通過醫工結合惠及更多病患,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